人物故事|中国超马,有三位绕不开的“大神”
- 参与方式说明
- 2025-09-17 12:34:30
- 5684
梁晶虽已远去,但笔者更愿意人们把他当作一位勇士,因为没有人不崇拜勇士,勇士的精神可以激励弱者直面困难;因为没有人不需要勇士,勇士的天空才能找到坚强的支点。
耿鲁聪
“中国超马领军人物”耿鲁聪
超级马拉松的形式有田径场场地赛(track)、公路赛(road)、越野赛(cross country)三大类,而2500公里以上级别的公路超马赛事,耿鲁聪就是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一人。
看看他跑超马那几年获得的一些成就——
2017摩纳哥地狱马拉松MDS(250公里)国内选手第一名,创造国内选手最好成绩;
2017意大利巨人之旅TDG(330公里)国内选手第三名;
2018意大利小巨人之旅TOT(130公里)国内第三名;
2019环法兰西公路超级马拉松(2700公里)第二名;
……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中国选手国外赛事最长奔跑纪录2700KM创造者,不愧是一位亚洲顶级极限耐力跑者。
不过,回顾他的经历,他起初跑步的目标却只是为了减肥。
因为体重超标,他不得不为了健康决心减肥,刚开始只能在跑步机上慢跑,跑3公里就气喘吁吁,无法坚持。于是,他在心理上暗示自己是个晚期癌症患者,必须靠着跑步才能生存,通过一年坚持不懈地跑步,终于减肥成功。
后来,耿鲁聪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跑步,挑战马拉松成了他的新目标;再后来,因为源于对山野的热爱,他又开始接触越野。
也正是在接触越野后,耿鲁聪明白自己并非是一个竞速跑者,他更喜欢在跑步过程中享受那种的单调、孤独,那种可以一路冥想、思考人生的感觉。
于是,他又将追求从长距离越野跑,改为了超马。
“从现在开始我要做我喜爱的事情,把它做到极致,挑战看看我的极限可以到哪里,我要去探索,去实现。”
2023年,年龄来到50多岁的他又创造佳绩,在十天十夜1108公里的意大利超马节中,名列中国跑者(含港澳台)第一位。
如今,他超强的耐力和意志力依然没变,近几年周跑量150-250公里,月跑量800公里,平均年跑量接近9000公里。
“超马对我来说就更像是自我修行,在修行的路上不断历练自己。”耿鲁聪坦言。
赵紫玉
“中国超马之父”赵紫玉
“平生不识赵紫玉,跑遍超马也无趣。”这是流行于跑马圈的一个说法。
赵紫玉,原本是一名材料学方面的教授,但他的跑马足迹已遍布马来西亚、香港、台北、金门、厦门、深圳、大理、香格里拉、贵阳、兰州、北京等地,并且佳绩无数。
跑马圈内,他还有更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超马之父”。
在中国大西北的荒漠山间,有一座唐代烽燧遗址被命名为“赵紫玉烽”,它缘于2015年的那场“玄奘之路八百流沙极限赛”,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教授连续42小时无休,最终一举摘得UTG桂冠,这位名叫赵紫玉的黑马英雄,亦被封为首届八百流沙赛事的“冠军大将军”。
“伟大不是复刻历史,而是创造新的标准。”这是常挂在赵紫玉嘴边的一句话。
在跑超马的那些年里,赵紫玉完成了一次次超越,创造了一个个标准,有些至今仍未有人打破。
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他连续奔跑24个小时,绕着东吴大学跑了600圈,总计240公里,获得第二名;首届八百流沙极限赛中,他经历戈壁、沙漠、盐碱地,爬过大山,完成总里程402.2公里,勇夺冠军;香港超级马拉松比赛中,他以243.3公里的成绩获得总冠军,是经国际认证的超马24小时赛中国大陆纪录保持者;之后又在台北的东吴大学超马上,达到240公里的国际级标准。
如今,赵紫玉又有了另外一个身份——中国超马运动推广者。
“马拉松的选手最多跑到42.195公里,他想突破,就得给他创造平台,给他们空间。至少要有超马的赛事可以引入进来,让中国马拉松选手也有机会去参与……”
从一位大学教授到一个非职业的马拉松爱好者,再到超级马拉松的推广者,赵紫玉一次次创造新的标准。
而推广超马,则是他在创造新标准路上的又一次奔跑!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会得到什么,成年人的世界,甚至到处是梦想破碎的声音……
但是,我们的一生必须全力以赴,就像以上几位跑神,他们的故事也许并不完美,但他们的一生都是不畏艰难、持续前行!
跑步穿K2,比赛破纪录!K2,中国马拉松装备开创者,奉行“无畏艰难,持续向前”的品牌理念,致力为跑者提供专业的运动装备。
后续,更多精彩内容,K2马拉松装备将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你能喜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