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体育科学提升潜能 他们是运动员背后英雄
- 参与方式说明
- 2025-11-01 01:55:54
- 5332
你觉得你们是运动员背后的英雄吗?
新加坡体育学院的运动科学家回答道:“大部分的工作由运动员和教练完成,而我们作为体育科学支持团队是对这一切的补充。我们确实起到了作用,但也不会说我们是超级英雄。
“贡献是小,但是有帮助的。”
除了教练,运动员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少不了一群体育科学团队的帮助,他们会在增肌、心理状态和改变饮食等方面提供支持,是外界很少留意到的幕后英雄。《联合早报》与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合作,向新加坡体育学院的运动科学家了解他们如何对本地体坛做出贡献。
力量与体能训练教练——拉纳尔德·约瑟夫(Ranald Joseph)
约瑟夫过去最高纪录是同时间和十个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合作。(郑一鸣摄)
约瑟夫在新加坡体育学院工作了10年,他是板球前国手。对于他的工作职责,他用简短而有力的一句话概括:运动员不只是一具躯壳,他们也是人,要了解他们的身体。
约瑟夫目前一起共事的运动项目有四个,为帆船、马来武术、地板钩球(女队)和脚踏车。他过去的最高纪录是同时间和10个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合作,其中包括射击、体操、钩球、英式女篮、赛艇、射箭和轮椅篮球等。
每一种运动项目都给约瑟夫带来不同的感受,他和帆船还有马来武术选手合作时间最长,看这些运动员从小男孩成长为世界顶尖选手,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羁绊。
巴黎奥运会来临之际,约瑟夫会在欧洲与帆船手墨士廉和卢军汉度过一段时间,帮他们做最后冲刺。
约瑟夫和标准激光型选手卢军汉(27岁)合作超过10年,见证他从男孩变成男人,从东运会冠军升级为亚运会冠军。他说:“我记得他当时的体重大概是69或70公斤,还是个年轻的男孩,身材有点瘦弱。后来他须要转换等级,所以我们得给他增加大约10公斤的健康体重,我们在约一年内给他增加了七到八公斤。
“除了体重,我也看到他这些年来作为一个人的变化。卢军汉是个安静的人,他现在虽然还是很安静,但可以发现到他这些年变得开朗了,他拥有一种只有他能露出的顽皮笑容。”
约瑟夫(右)和墨士廉一起为巴黎奥运会努力。(约瑟夫提供)
和约瑟夫一起合作的还有即将18岁的墨士廉,后者是2023年帆船世锦赛和2024年水翼风筝板世锦赛冠军得主。
约瑟夫说,2021年刚开始和墨士廉合作时,对方就已经是世界级选手了。“所以我们的问题是要如何帮助他成为世界第一,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他各方面都须要提升体能。我们想改善他的运动习惯,提升他的心血管能力,增强他的上下肢力量,增加他长时间训练的能力。
“你可以看到,从那时的‘小胖子’到现在三年后的他,已经非常不同了。”
一样是帆船选手,但卢军汉和墨士廉训练的肌肉部位不太相同,因此进行的力量训练也不一样。
约瑟夫说:“水翼风筝板须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利用整个下半身产生高水平力量,标准激光型则得在比赛过程中,通过调整不同姿势来完成比赛,因此他的四头肌要很强壮。”
高级运动心理学家——林万德博士
林万德说,不是只有心理有问题的运动员才需要心理学家的帮助。(吴先邦摄)
不是只有心理生病的运动员才需要心理学家,在比赛期间保持正确的心态也十分重要。
除了身体状态,精神状态也会影响表现。林万德的工作内容是确保运动员保持正确的心态,并找出应对方法。
他说:“比赛期间很多事会发生,这些东西会扰乱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
尤其是像亚运会和奥运会这样四年一度的重要赛事,比赛规模大,运动员的心态也会出现明显变化,不管赛前准备有多充分,到时有心理师在场是非常重要的。
林万德目前合作的运动员来自羽毛球、保龄球、射击和残疾射箭等项目,其中包括骆建佑、混双夫妻档许永凯/陈薇涵、郑琇鸿和塞西达等人,他时常和他们一起征战巡回赛。
骆建佑未成名前并没有很多人关注,但在他成为世界冠军后,每一场比赛的表现都会被人放大检视。林万德说:“大家对他有很高的期望,他是世界冠军,所以期待他会一直赢,但羽毛球排名前20的人都有打败彼此的机会。”
骆建佑(左)是运动心理学家林万德合作过的运动员之一。(陈芷馨摄)
就算承受很多外界压力,骆建佑和他教练何殷聪从来没抱怨过,他们专注于训练,而林万德的工作就是帮他们达到目标。
通常外界对心理师的理解是:你有问题的时候才需要找他们。对此,林万德解释道:“我们会和有问题的运动员合作,但更多的是没问题的,我觉得这是大众对我们这个职业的普遍误解。我们的存在是要帮助运动员实现突破,变得更好。”
对一名受过重伤的运动员来说,最艰辛的是重建信心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伤病只是身体上的问题,但它也会带来看不见的创伤。
林万德说:“受伤也是其中一个困扰,大部分人关注的是身体,但其实也会是一种创伤事件,带来心理上的影响。我们要确保运动员能处理任何受伤带来的情绪,以及了解带来的结果,像是无法参赛、失去奖学金、无法去奥运会或是再次受伤等等。”
对于这个问题,林万德会和物理治疗师配合让运动员建立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身体上已完全恢复并有能力重返赛场。
运动生物力学咨询师——吴婉秀
运动生物力学工作或许比较难解释,但吴婉秀的所长在我国运动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谢智扬摄)
延伸阅读
从东京到巴黎 击剑“姐妹”阿米塔可丽雅再携手征奥
五新泳手出征奥运会 我国泳队迎新时代
比起体能教练、营养学家和心理学家,运动生物力学家(biomechanist)的工作范畴或许比较难向外界解释,吴婉秀身为新加坡体育学院的运动生物力学咨询师,在我国的运动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
她说:“对外行来说,我们的工作确实比较难解释。不过,一旦看到它的重要性,就会明白这份职业的意义。生物力学是唯一一个能让我们理解如何进行运动,也能让我们分析对手的学科。”
运动生物力学的工作是应用物理学定律,通过分析运动员的身体结构、力量、技术和战术帮助他们提高表现、优化动作,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受伤的风险。
吴婉秀和我国的花样游泳、保龄球、乒乓球、射击和羽毛球队合作,她在巴黎奥运周期更多专注在乒乓球和羽毛球上。她的工作内容包括分析本地和外国球员的表现并做出分析报告,然后将结果交给教练,让后者针对这些信息调整训练和制定战术。
她补充道:“我通常使用三脚架和摄像机来记录运动员的动作,在生物力学实验室进行测试,来获取精确的数据。我们会把角度、距离、速度等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表给教练和运动员,告诉他们‘你的动作在某些方面很好,但我们再看能否在其他方面改进’。”
吴婉秀在工作上得到的信息对其他运动科学家都很有帮助。举个例子,如果发现运动员在第三局中动作变慢,营养师就得做些什么来解决前者的疲劳;如果他们想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就会和力量与体能训练合作来让他的肌肉能快速运作,以提升爆发力。
运动生物力学家也会观察和参考世界顶尖选手,吴婉秀说:“拿骆建佑来说,他几年前就处于高水平了。我们当时有讨论过,也比较过体型与骆建佑差不多一样的印尼选手金廷,以及和骆建佑完全不同的安赛龙。
“我们发现金廷是一名速度非常快且全面的运动员。基于这些信息,我当时提出了改进建议。”
运动生理学家——周建铭
周建铭的工作除了制定训练计划和定期评估选手的训练强度,也会关注他们的睡眠质量。(谢智扬摄)
生理学家(physiologist)和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这两个专业在英文名词上常常遭混淆,不过他们在负责的领域上大相径庭。
我国运动生理学家周建铭通常和残疾运动员还有格斗运动员合作,在本届奥运会期间,他主要专注在残疾运动员身上。对于运动生理学家和物理治疗师的差别,他说两者关注的方向不同,前者侧重于理论研究和实验,后者则专注于临床实践和患者护理。
他说:“物理治疗主要是在受伤后,治疗身体运动系统的某种障碍;运动生理学则更多地关注训练的强度、难度等,并根据训练周期进行调整。假设一个运动员脚踝扭伤,物理治疗师会进行单腿平衡训练等,而身为运动生理学家的我们会重新评估训练计划,然后向教练提议其他训练方式。
“我们会通过心率来调整训练,即使是不同类型的训练,我们也希望能保持训练强度,这样运动员的体能才不会大幅下降。所以,物理治疗和运动生理学关注的方向是不同的。”
运动生理学家除了制定训练计划和定期评估选手的训练强度,也会关注他们的睡眠质量。新加坡体育学院内有数个低氧睡房,运动生理学家们在这里利用科学和科技提升运动员的持久力和爆发力。目前,使用过这些低氧睡房的运动员有珊蒂(田径)、叶品秀(残疾游泳)和陈洁娴(皮艇)等人。
低氧睡房通过多方面的生理适应机制,像是增加红血细胞数量和提升血红蛋白质量,助运动员提升整体运动表现,尤其是在耐力和高强度运动项目。
周建铭说:“我们通常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低氧环境:一种是比赛前两周,另一种是作为训练计划的一部分。通常对耐力项目(如马拉松、长距离游泳和骑行)会有明显效果,但对于短跑,也有证据表明低氧环境可以提高肌肉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能力,进而提升能力。”
运动营养师——帕里玛拉·西瓦佩鲁曼(Parimala Sivaperuman)
运动营养师帕里玛拉(左)向我国残奥射箭代表塞西达讲解营养知识。(谢智扬摄)
营养师(dietitian)和营养学家(nutritionist)都是致力于改善人们的饮食和健康的职业,但前者在教育、认证和专业标准方面通常有更严格的要求。
营养师帕里玛拉在新加坡体育学院工作超过12年,在这六人团队里每人都负责不同的运动项目,她合作的对象包括射击、击剑、帆船和射箭等。
对帕里玛拉而言,这份工作既有趣又有挑战性。她说:“每一名运动员的饮食习惯都不同,也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营养知识。我们向他们普及运动营养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如何提升他们的表现。”
帕里玛拉和团队会调整运动员的菜单,但不会完全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在这个转变并要看到效果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和耐心,而这就是这份职业最大的挑战性。
她说:“这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然而不是所有运动员都有耐心,他们希望有一个快速的神奇药丸。他们希望能迅速解决问题,所以让他们理解这个过程是一个挑战,让他们相信这个方法会有效也是一个挑战。
“这不像吃药一样立刻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样的,这个挑战非常有意义。当他们最终看到效果时,他们会觉得信服并愿意继续下去,让这个挑战变得非常有价值。”
运动员每周会有一天“放纵日”(cheat day),指的是在严格遵循饮食计划的情况下,允许健儿在一周中的某一天或某一餐中可以放松饮食限制,吃一些平时不允许吃的食物。
帕里玛拉说,一周一次的放纵日完全没问题,她也不会去干涉运动员想吃什么。“我通常不会限制食物,而是鼓励他们关注食物的量,以免过度放纵。”
参加大型赛事如东运会、亚运会和奥运会时,帕里玛拉和她的团队会确保运动员的饮食安全和健康。他们会检查酒店自助餐的食物,并在必要时提出修改建议,也会预先准备应急食品。
在早报应用继续阅读
展开全文